访桂林中学副校长,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林忠

时间:2006-09-14浏览:2317

林  忠 男,1986年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桂林中学副校长,中学历史特级教师,1989年获桂林市新三届教师优质课程竞赛优胜奖;获19921994年度桂林市教育系统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6年获桂林市教坛标兵称号;1999年获“98年度桂林市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称号;1998年获桂林市中学历史教研会 “19951997年度高三优秀历史指导教师”称号。

 

记者:我们发现桂林中学很漂亮,很多装饰很特别,典雅、大方。

林:我们桂林中学去年正好是百年校庆,进行了一些改造,形成现在的格局。这样的校园环境在桂林来说,应该算是比较漂亮的,设计和布置的时候比较重视细节。

 

记者:老师是哪一届毕业的?

林:我是86年历史系毕业,到现在工作有20年了。我高中就曾经在桂林中学就读过,毕业后分配回这里,一直工作到现在,我刚毕业的时候我高中的班主任都还在这里工作。

 

记者:老师当时怎么会考虑填师范类院校读大学呢?

林:当时对自己的职业没有什么设计。高考成绩出来后就根据分数填报志愿,我对中文是很感兴趣的,但是高考分数里面历史比语文高,最后还是选择历史系。

 

记者:那林老师对当时的历史系感觉怎么样?

林:我是桂林本地的学生,虽然是住在学校,但是因为对桂林比较熟悉,所以很多系里面的活动参加得不是很多,跟同学之间的交往也比较少。而且我本身交往的面比较窄,桂林本地的学生可能普遍都有这个毛病。跟老师可能也谈不上什么沟通,没有担任学生干部,那个时候比较喜欢自由。当时最大的乐趣是读书,四年大学我读了很多书,每天都是点蜡烛的,晚自习我不太喜欢到教室,留在宿舍看书,晚上熄灯以后就开始点蜡烛。点了四年的蜡烛,点蜡烛成本比较低,那个时候又没有什么应急灯,所以大学四年基本上是自主学习。我性格比较随和,和大家的相处比较好,当时的成绩可能是在中上水平吧,英语是比较差的。

 

记者:老师读书的时候有没有为自己毕业以后任教做什么准备?

林:没有什么准备,当时就业压力没有那么大,没去想那么多,印象里面自己对大学记忆还比较深的就是锻炼身体和读书。

 

记者:那大学里面给老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林:读书,应该是这样。当时大学四年读了很多书,借书很方便,然后大家一起分享,能和大家有相互感兴趣的话题。马列原著、文艺学、《圣经》等等,很多跟专业、非专业联系的书都看,范围比较广,可以说一直到现在,读书都是我最大的爱好。宗教、文学、历史、政治、思想史,有些比较深奥的书我都看。大学里面印象最深的还有把新华字典抄一遍,还有古汉语词典,我个人性格比较偏静,喜欢看书,喜欢种花、养鱼。

 

记者:当时的同学,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是怎样的?

林:当时的学生应该说比较有朝气,都是比较积极向上的。大家都对学习都非常热情,可能表现的方式不同,但是都是很努力地在学习。

 

记者:当时有没有会觉得历史学是冷门学科,有这样的感觉吗?

林:可以说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没有考虑过的,因为毕竟就业压力没有你们现在那么大,毕业后分配到桂中就这么干下来了,我们那个时候职业观还是很小很窄的。

 

记者:一毕业就来桂中,一直待在这里?

林:嗯,对。

 

记者:没有机会跳槽吗?

林:那是有的,像调到新闻系统工作、到大学任教,这样发展的可能都是有的。

 

记者:老师没有想要走吗?

林:在这里干惯了,有了感情。我1995年开始做行政工作,1997开始任副校长,一直在学校做工作,很有感情。我自己总结,应该说是成长在桂中、成名在桂中、成功在桂中,干了这么些年头,舍不得也离不开这里。

 

记者:老师第一次上课时的心情和体会还有印象吗?

林:这个我已经记不得了。但可以肯定我是一步一步成长过来的,包括做班主任,包括任教学主任,一直到做校长。现在已经不上课了,上到2005年后就专门负责行政工作,因为我们这里在办一个新的校区,奎光中学,一直在忙它的筹建工作,租赁场地、配置设备、培训老师,都是挺忙的。

 

记者:历史这门学科,有的同学会比较感兴趣,有的同学会觉得比较枯燥,您是怎么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积极性的?

林:我的看法是,教师要对教材有全面的把握。同样的内容,应该找到比较深入的东西,也可以扩展,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历史片段,主要是政治,有故事,有情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大学里面花了很多时间看的书就用得上了。

 

记者:高中生可能相对会比较调皮一些,老师做班主任的时候怎么处理学生的问题的?

林:最初的时候,学生吵闹的时候自己也生气过,为了控制课堂也有过拿粉笔头砸学生,当然这个是不可取的。那时候年轻一些,不注意工作方法,半年之后就慢慢上路了,跟学生应该说是“斗智斗力”。总共是做了九年的班主任,带了三届学生,做班主任工作量很大,业务是练出来的。

老师对教材熟悉以后很多东西在课堂上都是能讲得很顺的,课本一摆就可以讲下去。但是有一条我一直坚持,每次上课前都要找时间重新温一遍教案,把课堂的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深深印在脑海,这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工作的负责。而且对老师来说,教材的改动应该能够很快的掌握,教材变动对考试复习的影响应该也是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就算教材是重复的,老师也应该能够体会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不同的学生教学互动取得不同的收获。跟学生的交流,从班主任这个方面来说,我坚持“为师、为兄、为友”,对学生应该有关爱,有关注,尊重学生,平等相待,加强跟学生的沟通。我和学生都是朋友,没有班主任的大架子,当然同时注意也不能和学生很随便,有距离才有威信。

 

记者:有没有接触过比较难处理的学生?

林:这肯定有。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要用校规来处理的,但是要让他明白,处罚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教育的手段,给他退路,也让他明白处分他是为了他好,我曾经分管过两年政教,专门抓这一块。

 

记者:对学生谈恋爱这个问题老师怎么看呢?

林:现在我们对这种学生交往过密的情况我们是这么看的,从我们过来人的感觉来说,处在这个年龄段的男女生可能都会有这种朦胧的感觉,应该说是很正常的。我们就是采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积极引导,做冷处理,应该说高中是学生人生中重要的阶段,应该是以学习为重。

 

记者:老师对自己成为特级老师是怎么看的呢?

林:我觉得我是很幸运的。机遇很好,有机会参加很多培训、参与一些研究课题,做行政工作对我倒是一种帮助,因为去了很多学校,能够了解外面学校、发达地区的先进模式。可以说我们学校现在提倡的模式在中国应该是先进的,我们的学生的成长成才不需要像别的模式下学生那样付出很高的代价,不是以牺牲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可能来提高学习成绩。我们的学生到了高校仍然能够自觉自主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活动能力。

 

记者:有没有总结过做特级教师最基本的要素?

林:特级教师本身的定位就是三个方面:育人模范、师德表率、教学能手。

 

记者:那您是怎么理解的?

林:让我来评价一个老师我是从三个方面看。一个是教学,一个是教育,一个是科研。教学包括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知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要做出一定的教学成绩。另一个,教师本身应该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的德育工作和班主任的育人工作需要老师本身言传身教。优秀的教师也还要能够搞好专业学科的科研工作,跟同学科的老师即讲竞争也讲合作,才有提高。

 

记者:老师很重视学生的成绩吗?其他的方面呢?

林:我觉得学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成绩只是现行教育制度下的获取更高学历的敲门砖。学生应该有灵性,有思想,所以我们倡导学生在老师指导之下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但是上课、考试、测试这些教学基本任务也要完成。高中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将来在高校的学习影响很大,要让学生在高校普遍宽松、无人全程监管的环境下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自主学习,并能发挥一己专长,乐于奉献和服务,积极配合学校的安排,培养社会活动能力。我们这个教学模式在社会上有一些人的看法是比较宽松,这应该说是教育观念上的差距吧。

 

记者:老师在教育自己孩子方面怎么想的?

林:我比较赞同就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前我自己小的时候比较调皮的,有人说我不适合做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我也是坚持比较宽松的,我跟自己的孩子就是拍肩膀的朋友,可以听他说心里话,而且更加注重他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记者:老师认为作为师范生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

林:首要的就是专业知识要好,基本功要扎实,包括板书也好,语言组织也好。有的年轻老师刚毕业出来时上课讲了二十分钟就没话说的。另一个要掌握有教学的技能,管理的技巧。对教学工作本身来讲,能够把握重点难点,有总结,有突破。

 

记者:老师对自己母校的发展有什么期望吗?

林:做学生的当然都希望母校有更好的发展。师大现在逐步向综合性大学这块发展,我个人比较希望不要放松师范生培养。师大是广西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龙头,应该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加强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