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洁玲 女,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南宁市三中校长,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广西中学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广西物理学会常任理事,“广西第二期21世纪园丁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曾获广西优秀教育工作者、广西第四届 “十大女杰”、南宁市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南宁市教坛明星等称号。
记者:
方:我当年是在王城读书的,物理系在那边。我大学毕业后是留校,当时留在物理系,参加了一个助教进修班,学习了一年半的时间。因为我原来就是(师大)附中毕业的学生,我们校长说缺物理老师,要把我“借”回去上课,然后上了一年以后就正式把我调过去了。那时候确实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原来不是很想去,想留在大学。当时对物理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后来到中学一放就这么多年了。八零年到了附中,就一直在附中待了十九年,九九年的时候调到南宁,基本上的经历就是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务处副主任、书记、校长。来到三中以后当了一年副校长,原来我是从教务处副主任直接当书记。九八年获得的特级教师,当时是在桂林附中的时候,教学已经二十多年了。
记者:那您这一路走来,在教学上非常的顺利吧?
方:怎么说呢,也算顺利吧,主要是当教师。我原来在附中当书记当校长,还没有脱离教学第一线,还是上课,但是到三中来了以后,上了两年,以后就没办法上课了。现在学校太大,事太多,再上课就误人子弟啦!但是有些时候还是上一些辅导课,通过这样也使自己不丢专业,还逼自己做点题吧,不然的话都忘了。
记者:你对自己哪方面比较满意?
方:还是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别人对我的评价,不是我自己的评价。我是学理科的,但是原来在高中的时候,文科比较好,因为当年我们读大学,专业也不是完全让自己挑,还是靠分配,读了物理系。我文科方面的知识对我学物理有很大的帮助,使我的课题、总结、论文、或者表达方面有一些基础,再加上中学和大学都当过广播员,在大学的时候还做过学生会主席,参加的活动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我们当时读大学还没有现在这样正规,同学的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像我这样的,当时是比较好的了,因为我读的是师大附中,这个学校底蕴还是比较好的。我读高中的时候学的比较扎实,到大学时也学得比较轻松,课程成绩在全年级比较好,又加上参加很多学生活动,这种锻炼对我将来的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比如说我做广播员的这个经历,对我当老师是个很好的锻炼,像语言表达、上课的抑扬顿挫,都增加了学生的满意度。
记者:在教学当中您是怎样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呢?
方:物理,男孩子比女孩子兴趣要大一点。其实,每个学科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我觉得当老师首先要热爱它,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把职业当成事业来追求。你如果不爱这项工作的话,你就不会全身心去投入的。有这样的思想我还是有一个过程的,因为我原来就很想做一个大学老师,做中学老师还是有一定落差的,就是感觉太烦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做一样事情,感觉在业务上、专业上发展不是很好,不像在大学里。当时我从大学到中学还是有一个很大的反差,所以当时在学校还是不是很安心,还是想考研究生。当时也做了些准备,也考了,但是很遗憾,当时报华南师大没考上。后来慢慢跟学生接触多了以后,觉得做一个高中的物理老师还行,因为我做班主任,跟学生关系也很好,跟学生聊的时候也感觉慢慢不太舍得离开他们了。觉得在中学也还是很有价值的,也慢慢热爱上了这项工作,喜欢去做,然后就会动脑子去想,我觉得做哪一项事情重要,就会认真去做,认认真真去做一样事情,要尽自己的全力去把它做好,一节课下来,如果觉得这个课上得很不错,学生很满意,自己也觉得很幸福。
记者:在领导这方面,作为一个女性,您觉得,与男性相比有什么难处么?
方:女同志要顾及家庭,你还要做母亲,和男同志相比会有些困难。女同志做领导有她的优势,细致,比较努力,也比较认真。但也有她的缺陷,有时我们心理放不下事,烦恼比较多,会把烦恼带到生活中,会把这种情绪带回家。但是我也慢慢地锻炼了自己这样一种心态,凡事要看开一点,要放得下一点,经常提醒自己胸怀要广阔一点,要能够容事容人。用老师,要用他的长处,在跟老师的关系的这种过程中,尽量不要以过去的眼光看待他,还是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老师,从现在三中的班子来说,大家还是比较团结的。
记者:您在工作岗位这么多年,面对这么多的工作,您不觉得累么?面对这么多琐碎的事情要处理,您有没有厌倦?
方:也累,也有想过打退堂鼓,也有过烦恼,也有睡不着觉的时候,都有过,但是回过头来想,也有快乐。今年我们三中高考考得不错,大家都很快乐,很多老师都给我发来短信,觉得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而且学生和家长都非常感谢学校,这个时候感觉挺幸福的。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做其他的工作,可能会有痛苦的过程,不可能没有痛苦,但是这种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是丰富你的人生,使你的人生多姿多彩。我现在的心态也比较平和了,遇到这样的问题也不要太着急,相信我们自己。 因为去年的高考,三中还是压力很大,当时考的不是太好,一片很悲观的情绪弥漫在学校里,社会上的议论和评价也不是太好,认为三中在走下坡路。我
记者:
方:我们当时读大学确实没有跟你们不太一样。我们当时活动比较多,学知识的不是太多,现在回过头来讲大学的经验,确实印证了现在一些大学校长的话。我们现在读大学总是觉得把专业看得很重要,学了这个专业以后就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师范大学培养的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今后自己走上社会的一种综合能力,不完全在学业上。我们的大学比较注重专业思想的培养,但他们的大学注重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我认为,在大学,应培养一种素质,一种气质,各种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一种综合性能力。教给你一项工作,你就可以把这项工作做好,就可以创造性的去做工作。所以大学是很重要的,不入大学确实不具备这样一些东西,大学里面有很多能力的培养:各种社团活动、人际交往,当然你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比如在学业上、交际上、工作上也都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和经历就是走入社会的一个历练,就是一种积累,所以在大学里,只要有能力就应该多种角度去锻炼自己。
记者:可以谈谈你对孩子的教育吗?
方:我的女儿在国外读大学,通信工程,大学三年级.她很有自己的想法.我和我爱人工作都很忙,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是抓住了几个环节.在她小时候就注意培养她的注意力。第二个环节,是孩子上小学时培养她读书的习惯,我觉得一个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些家长苦恼的原因就是因为孩子没有一个好习惯。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我的想法就是跟着孩子一起成长,和孩子一起读书,所以我那时买了个小黑板,买了两张凳子,让孩子做小老师.让她把在学校所学讲给爸爸妈妈听。把想法说给孩子后,她就很认真听课,很想做小老师,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就养成了她好学的学习习惯,学习也很扎实(讲了女儿“教”爸爸妈妈汉语拼音的事例)。她回家后一定要先完成作业才做其他事情,她以后的学习也很自觉,不用父母操心,我很注重孩子的“第一次”。她上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就要她们出小字报,当时她一点也不会,我就和她上街一起去买了画报头的书,和她一起设计、一起完成,我们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钟.后来她在班上还得了第一名。她非常的高兴,这对她的鼓励很大,以后,她都很独立的去完成一些事,也很有主见。另外,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我觉得父母还是要身体力行,这种氛围的影响还是很重要。
记者:这些年您回过母校吗?
方:回过。附中是我的母校,我又在那工作那么长时间,每年我都回师大招毕业生,师大的一些活动也去参加过,物理系我也回去过,系庆的时候也回了,但7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出国访问了,没能回去。
记者:每次回母校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方:现在的感觉可以这样说:感觉到那里是自己成长的地方,还是很有感情。尤其很怀念我的老师,有些老师对我一生都有很深的影响,这些老师的敬业,做学问的严谨、认真,确实给我有很大的教育。也很想念大学里面的同学们,和他们在一起的生活确实对提升自己很有帮助,他们身上很多好的品质自己也学到。所以这个地方是很有感情的一块土地。但是现在有点不太一样的地方,因为物理系搬家了,没有故地重游的感觉了,很想回到原来的地方,因为我们没有在育才校区学习过,感到很陌生。
记者:现在师大的毕业生与当年有哪些不同,还应该在那些方面加强?师大今后的发展应该侧重哪些方面?
方:我觉得现在的学生都比我当年强。近几年,我们也去东北师大、华东师大招毕业生。感觉到我们广西的学生和他们相比有一些差距,与全国重点大学的一些学生比也有差距。比如东北师大的毕业生很自信,我们的学生还是有点缺乏自信。另外,他们反映出的教师技能,表现出的气质比我们要好。我们学校招的一些
我觉得不管怎样,只要你有能力,只要认认真真做事,不偷懒,勤勤恳恳,今后都会有发展,都会有前途,遇到挫折不气馁。因为不可能没有挫折,也不可能没有低潮,人不是完人,但只要是目标,一直去追求,最终都是会实现。工作总是要有人做的,只要在这个位置上,就要好好去干,这也是时代的要求。
记者:您平时压力大的时候怎么减压呢?
方:我爱看小说,读一些好的书,看看好的文章。我经常向我们的干部介绍一些好的书,一些励志的书、另外还有一些教育的书籍。
记者:是否有人称您作女强人?您是否喜欢这样的称呼?
方:不喜欢,我觉得“女强人”说到今天已经是一种贬义了。其实一个人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安排不好生活,一味的谈工作,我并不赞成。也应该有个好家庭,也应该有个好孩子,也应该有老人,也应该有一些天伦之乐。工作当然可以拼命的去干,但是休闲下来也应该有自己的喜好、兴趣。我可以烧得一手好菜,女强人好像都是感觉很强悍,都不像女人了,像一个男人了,比男人还男人那种感觉,我不喜欢。我也不认为我是什么太多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