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以大学为依托的作家群体,独秀作家群随着广西师范大学经历了近80年的漫长岁月。由广西文艺学术界联合会与我校主办,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广西作家协会、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独秀作家群研讨会于5月21日在我校育才校区召开。
上午8点30分,研讨会开幕式在我校育才校区田家炳教育书院报告厅举行。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潘琦,广西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李启瑞,广西文联相关领导,我校领导王枬、梁宏、唐仁郭、钟瑞添出席开幕式,独秀作家群部分作家,学校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广西文科中心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文科学院及文学院师生共3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广西文联副主席黄德昌同志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广西师范大学为独秀作家们提供了成长的丰厚土壤,对广西的文学发展做出了积极点贡献。独秀作家群源远流长,人才辈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有利于为今后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利的启示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对广西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校党委书记王枬在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独秀作家群是我校文化实力的杰出代表,也是我校人才培养成绩斐然、服务社会形成品牌的一个标志。独秀作家群的推出对于提升我校的文化实力、丰厚桂林的文化内涵和推进文化广西的建设都大有裨益。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把研讨会的成果转化为秉承前人传统、弘扬独秀精神、构建文化品牌的强大动力,为不断促进广西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作出积极的贡献。
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我校文学院教授黄伟林随后向大家介绍了独秀作家群。
广西文联主席潘琦做了主旨发言,他在发言中界定了独秀作家群的概念,分析了独秀作家群的时代背景,特点和特征,提出了打造独秀作家群的建议。
开幕式后,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作家,我校师生在逸夫电教楼报告厅参加了为期一天的研讨会。研讨会主要围绕独秀作家群的意义和目的、独秀作家群的审美特征和文化性格、独秀作家群在中国新文化传播中的意义和作用、独秀作家群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和作用、独秀作家群与建国后十七年文学、独秀作家群与广西新时期文学、独秀作家群与新世纪中国文学、独秀作家群对广西文学教育的贡献和影响、独秀作家群个案研究、独秀作家群与其他大学作家群体的比较、广西师范大学文学教育的特点和实绩、广西师范大学文学评论家群体的特点和实绩等方面的议题展开了讨论。
研讨会的召开,为进一步理清独秀作家群的谱系,展示独秀作家群的实绩,揭示这一作家群落在我校办学历史中的独特意义,凸显其在广西乃至全国文坛的影响和贡献,为研究大学作家群这一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文学现象提供了一种范例和启示。(宣传部赵晋凯 张婷婷 大学生记者团 徐艺萍 王小东)
新闻背景:
独秀作家群即广西师范大学作家群,它由曾经在广西师范大学各个时期不同办学阶段求学、任教的作家组成;纵跨民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三个时代,时间长达近80年;先后涌现出陈望道、夏征农、沈西苓、冯振、林焕平、穆木天、林志仪、蓝少成、秦似、贺祥麟、程贤章、韦一凡、潘荣才、农冠品、徐治平、凌渡、彭匈、何培嵩、黄继树、杨映川、黄咏梅、刘春等近百名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家,以及林焕平、黄海澄、梁超然、陈学璞、王杰、张利群、黄伟林、李建平、张燕玲等知名的文艺理论家。
民国时期第一代独秀作家群成员以教师的身份将新文学向广西传播和推广,使地处边疆的广西直接领略了新文学的风景,获得了文学现代性的启蒙。第二代独秀作家群成员作为广西文坛的主流作家,实现了广西作家本土化。他们鲜明的广西地域文化特质,也为中国新文学注入了新的元素。改革开放时期第三代独秀作家群成员无论在创作方法还是在审美形态方面,都表现出多元化的姿态。从雁山园到将军桥,从将军桥到独秀峰,从独秀峰到三里店,三代独秀作家群的文学接力薪火相传,生生长流。
独秀作家群研讨会开幕式现场1
广西文联主席潘琦讲话
广西文联副主席黄德昌在开幕式上致辞
校党委书记王枬致辞
校长梁宏主持开幕式
钟瑞添副校长(左)代表学校接受独秀作家群作家王一桃先生赠书
独秀作家群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