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我校正处于承上启下、加快发展、再上台阶的关键阶段,在推进办学布局调整,提高办学效益的的道路上,怎样盘活现有资源,将雁山、育才、王城三校区办学格局统筹协调,使学校稳步前进?特别是刚刚结束的秋季学生搬迁工作给学校带来了哪些变化?我们特编发了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很喜欢看到雁山的日出,更喜欢在雁山骑着单车歌唱。”这是显示在音乐学院杨姓同学qq上的个性签名。的确,对于刚刚入驻雁山校区340余名音乐学院同学来说,带给他们的除了有与王城校区截然不同的氛围,纵情歌舞的空间,还有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其实搬迁不仅对音乐学院而言是办学地的“战略转移”,对学校来说,更是意味着本学年秋季学期学生搬迁工作告一段落,学校办学布局调整又进了一步。
对于在雁山校区工作学习生活的师生来说,他们对雁山校区的叫法似乎从某种意义上表明了这个校区对师生们的情感维系。2007年10月,当雁山校区迎来第一批入驻的新生——2007级文科六个专业同学时,许多人都自觉地称这个主干道上堆满建筑材料的校区为“新校区”,而今,三年过去了,没有人再这样称呼这个有着3000余亩面积的日新月异的校区,日渐完善的文科组团里,当文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7个院系近90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作为雁山校区的主人开始在这里的求学之路时,对这个校区的称呼也总是充满感情的称其为“雁山”。是的,这个将成为学校未来主校区的校园,从2005年12月8日开工奠基伊始,就以依山傍水的天然优势崛起,更从未离开师生们关注的目光。在这个南靠雁山,环绕着古桂柳运河和相思江,错落有致的校园,现代化组团布局使得它既秉承学校的历史文脉,张扬山水秀色,又充分体现时代气息。雁山校区正按照既定的总体规划,分期建设,逐步搬迁,为学校在“十一五”期间拓展办学空间,为学校办学布局调整赢得时间。
进入新世纪,高等教育开始了大众化之路,学校在“扩招”后和国内许多高校一样,面临着教学用地与生均校舍面积严重短缺的状况,王城、育才两校区千余亩的办学空间无法满足万余名师生的教学、科研、工作、生活的基本要求。提高办学质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呼声日益强烈,自治区政府更是要求我校尽快完成雁山校区建设,进行办学布局的调整,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办学效率。
于是我们看到,关系到学校的百年发展大计,承载着学校在办学空间和办学基础设施方面迎来历史跨越的雁山校区,在高起点、高品位、开放型的特色新校园作出了努力。文科组团教学楼里专设有无障碍通道、卫生间,宽阔的校园主干道两边布满了园林小景,因地制宜修整出的“石林”景观,成为师生们休憩的佳处。建筑面积为3.3万平方米的文科行政楼里6个文科学院井然有序的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虽然行政办公楼人气渐增,但研究生们还能“奢侈”的享受到了一个专业一间工作室的待遇。从学生公寓、博士生公寓的欢声笑语到教学区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从运动中心健身房的挥汗如雨到活动室里棋盘上的黑白博弈,从在建工地上拔地而起的座座楼宇到紧锣密鼓筹建的教职工住宅,我们看到的是整个校园充满勃勃生机,听到的是师生们那些朴素却充满归宿感的话语:我们喜欢这个如家一样的校园。(赵晋凯)
文科组团教学楼一角
即将投入使用的音乐综合楼掠影
土建工程施工后期阶段的体育综合楼外景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