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广西日报》1月17日人才专版刊登
邓荫伟有很多农民“粉丝”,在兴安和灵川县,不少农民尊称他为“财神爷”,因为他让当地农民种上了高产的油茶,有了好财运。
邓荫伟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广西师范大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77年,邓荫伟被分配到桂林林科所工作。一次,一位墨西哥林业专家来桂林,希望能找到一对雌雄银杏树,由于当时疏忽对银杏的研究,所里没有人保存样本。这件事对邓荫伟触动很大:银杏在中国有“活化石”之称,是中国的自豪,然而找遍全所,连株银杏树苗都没有!作为林业科研人员有义务与责任保护好银杏,做好银杏品种的改良和技术推广工作。从此,邓荫伟便走上了探索科学种植银杏的道路,这一走就是20多年。
从无到有,邓荫伟用汗水和智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过去,桂林农户种植银杏从种下到结果,时间达数十年,老百姓都称银杏树为“公孙树”。且存在着品种杂、成熟期不一、产量低、质量差、树形高大不便管理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邓荫伟带领课题组人员,整天待在苗圃地里,成千上万次地做着嫁接实验,终于找到了提高成活率的嫁接方法、人工授粉让银杏果丰产的方法、防治虫害的“良方”等。由他主持繁殖的银杏良种苗木,不仅在广西区内推广种植,还推广到广东、湖南等地,苗木供应不求。
在研究银杏良种与丰产栽培的同时,他也致力于研究成果的推广,经常带领银杏研究课题小组成员深入山区,开展试验示范工作,举办技术培训班40多期,培训人员4070次。邓教授的研究自1996年开始到银杏早实丰产研究,早实优质丰产示范林和辐射林基地达到8556亩,共产银杏142万千克,为当地农民创造了227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同时充分利用了桂北的土地资源,建立了近万亩大面积的银杏基地,达到了早实、优质、丰产高效,实现了银杏果用林良种化、园艺化的目标,攻破了我国传统的“公孙树效益慢”、“只能在房前屋后小面积种植不能上山造林”等技术难题,多次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
2004年,对于邓荫伟而言,是一个转折点。当年7月,他调到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成为一位传道授业的人民教师,但他对科研的执著丝毫未减。
在圆满完成银杏课题研究后,邓荫伟开始转入“油茶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研究。油茶是我国重要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其主要产品茶油是一种高级食用油,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而我区现有油茶尚处于低产、低效益经营的状态,邓教授便义无反顾地深入田间地头,利用自己研究所掌握的专业技术为地方经济服务。他经常实地给农民讲解油茶良种与丰产栽培的相关技术,鼓励农民开发油茶产业,还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20余人多次到兴安、灵川等地为农民群众指导油茶丰产林的繁育、推广工作,为当地培训科技人员,指导并协助三江县建立油茶基地。目前,油茶丰产林的繁育工作已基本完成,国家示范林的推广正在进行。
从事科研工作30余年来,邓教授共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等多项成果奖。何惧科研路漫漫,邓荫伟教授至今还在不断默默地奉献着,刻苦钻研,力争更新更大的科研突破,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