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桂林,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校庆前夕,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新社、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国际日报•中国新闻、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网、桂林日报、桂林晚报、桂林人民广播电台、桂林电视台等16家中央及省市新闻媒体的20余位记者应邀来到我校参加我校80周年校庆新闻发布会,并在发布会前后参观了我校的育才、雁山校区,对部分教师、学生代表进行了采访。
关注科研建设 聚焦学校发展
此次采访活动中,新闻媒体的记者们先后参观了我校“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师教育成就展、“人文强桂”展、越南学校纪念馆,还前往了我校雁山校区进行参观,深入了解了雁山校区的建设情况。
学校各方面的发展成就引起了记者们的浓厚兴趣。在参观“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时,记者们详细了解了我校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实验室的建设使用情况和结合地方实际服务地方经济,还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用于药物研究、成分分析的实验设备,在这里,媒体记者们频频按下相机快门,不时拿起手中的笔进行记录。
在位于第二理科楼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记者们听取了中心负责人罗星凯教授的介绍,着重了解了整个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教学成果和对外交流的介绍,看到中心建立的“兴华科学探究馆”门槛低、参与性和教育性强、内容活且改进快的特点,媒体记者们对我校服务和引领壮乡基础教育改革印象深刻。
参观完我校雁山校区后,来自广西新闻网的记者韩定宏说:“虽然只有两天的了解,有不全面的地方,但学校的发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师大经过80年的发展,发展很快,特色鲜明,我相信通过举办校庆,师大会迎来新的跨越式发展。”
聚焦校庆理念 关心校庆氛围
在学校80周年校庆新闻发布会上,副校长覃卫国向到会记者详细介绍了校庆主要活动的安排情况,介绍到校庆的庆祝活动将重点突出校史、校友、校貌三位一体,坚持热烈、节俭、传承、创新的原则,突出“文化校庆”和“绿色校庆”的理念。
在媒体记者们的联合采访中,“热烈”、“节俭”的原则和“文化校庆”、“绿色校庆”的理念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到访的《光明日报》记者认为,相对于广西区内其他高校来讲,广西师范大学底蕴深厚,人文学科研究成就突出,而广西师范大学的出版社也因为出版了很多优秀的人文社科书籍而广为人知,所以大家也都期待着广西师大在“文化校庆”上能出新意、出亮点。
针对“节俭”办校庆和“绿色校庆”的提法,《人民日报》的记者十分感兴趣,在新闻发布会后特意对我校党委副书记唐仁郭和副校长刘健斌进行了专门的采访。该媒体的记者谈到,当前,很多大学在举办校庆的时候都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广西师大在这次发布会上专门提到“节俭”和“绿色”的理念,提出不邀请大牌明星和专业团体参加校庆庆典表演、不搞高规格接待的做法让我们很赞赏。”
《中国日报》是中国国家英文日报,作为唯一有效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国外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中国报纸,到访的该报记者所关注的角度也略有不同。该媒体的记者表示,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这次师大校庆将会隆重简朴,作为一份侧重对外宣传的报纸,要抓准它的亮点。“广西师大身处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经过80年发展,校园文化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能够吸引海外英文读者以及华人、华侨的关注,这是一个亮点。另外,从学校领导、老师到学生之间,对于校庆即将开展所营造的氛围,以及个体之间所能够发挥的能量,是我比较关注的一点,从现在起到庆典的这段时间我们会进行深度的了解和挖掘。”
媒体记者们参观我校“人文强桂”展,深入了解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和实力(大学生通讯社 李显杨 摄)
媒体记者们参观设在我校育才校区的越南学校纪念馆,了解学校办学历史(李显杨 摄)
实验室中的科研实验设备引起记者浓厚兴趣(大学生通讯社 谢东杰 摄)
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记者拍摄实验课上热烈的课堂讨论场景(大学生通讯社 谢东杰 摄)
媒体记者们聚焦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展示(大学生通讯社 谢东杰 摄)
在实验室,记者们认真听取我校教师对于我校产学研工作的介绍(宣传部 张婷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