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枬:让“独秀乐群”精神成为广西师大学子的独特标记
中国经济网12月13日讯(记者 郝红波) 根植南疆沃土,服务八桂大地。在2012年的12月,广西师范大学迎来了80华诞。弦歌不断,薪火相传。80载风雨兼程,广西师范大学走过了曲折而光辉的发展历程,今天的广西师范大学书写了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史上一页页辉煌的篇章。那么,广西师范在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传承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如何挖掘好学校的文化资源并把这些优秀传统传承好?如何实施“走出去”办学?日前,记者带着这些疑问专访了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枬教授。
充分发扬“独秀”精神和“乐群”情怀
记者:清华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好的教师尤其是大师级的人物会给学校带来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为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奠定独特的品格,今年恰逢广西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您认为广西师范大学在80年的办学历程中,在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传承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
王枬:大学精神是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大学文化是一所学校师生共同遵循的生活样式。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共同构成了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并成为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惟此,学校发展才有生机活力。
广西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作为一所创办于1932年的老校,走过了80年的不平凡历程。80年前,广西师大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战火纷飞年代中诞生,虽颠沛流离、备尝艰辛,但始终不渝地追求科学、真理、文明和进步,积淀形成了深厚的优良办学传统。这是涵养底蕴、薪火相传的80年,这是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80年。80年来,广西师大始终与民族命运、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虽几经调整、几度易名,但一代代师大人始终和衷共济、孜孜以求、艰苦奋斗,把学校建成了一所教育特色鲜明、文理学科见长、国际交流广泛的综合性大学。这是德业精进、硕果累累的80年。
作为一所有着80年办学历史的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独有的精神气质正来源于80年的积淀;广西师范大学特有的文化品格也来自于80年的传承。历史具有穿透力,文化具有感染力,精神具有凝聚力。正是80年历史文化及精神的绵延,使得广西师范大学成为20多万校友们拳拳眷顾的心灵依恋,成为4万多在校师生依依不舍的精神家园。
我们经过认真梳理,认真理清了学校的价值取向,并在共同维护好我们的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上达成了共识。那就是“独秀”精神和“乐群”情怀。这来源于学校建校并沿用至今的校训: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80年间,广西师大秉承“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坚持扎根壮乡教育、服务民族地区的办学理念,培养了22万多名师德高尚、学业精深的教师和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一大批造福社会的科研成果,为广西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将广西师大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
记者:如此看来,广西师大在80年办学历程里的确是硕果累累,积淀了丰厚的文化成果与传统。我们知道,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学校持续、稳健发展的强有力驱动,也是一个学校形象构建与影响力提升的重要举措。师大怎样把这种精神传承变为实际的发展动力呢?
王枬:大学变革的核心是确立大学学术本位的价值:确定大学追求理想、追求真理、追求知识的定位;倡导大学学术自由、学术自治、人文精神的理念;倡导学者独立人格的造就、学者风范的养成、学术权威的形成。而这一切努力,目的是为了使大学真正成为文化精神的滋养之地,成为文化风骨的养成之所。
如何提升师大精神文化内涵,增强学校科学发展动力?我们认为,一要弘扬师大独秀精神,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二要彰显师大乐群文化,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合力;三要凝炼师大品牌集群,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增强软实力。而这些,就要通过“卓尔不群、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独秀精神内涵和我校终极价值所体现出的“敬业爱岗、团队合作、服务社会”的“乐群”文化来激励和鼓舞全校师生员工。
我们正在建设校园文化品牌集群,凝练“独秀”品牌集群、打造“乐群”品牌集群、培育“忠诚”品牌集群。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一目标努力,使独秀精神和乐群文化能够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去年8月,我们在一年一度的学校发展与改革研讨会上提出了“以提升学校发展软实力为目标,大力推进我校大学文化建设”的主题,并在今年7月召开的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上形成了新的奋斗目标和共识: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有一定影响、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地方综合性大学。
依托人文优势持续建设“人文强桂”台柱
记者:广西师大历史悠久,在人文社科方面有哪些积淀和优势?
王枬:“文科是广西师范大学扬名立世的台柱。”原自治区副主席吴恒曾经这样评价广西师范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概况。建校初期,学校曾云集杨东莼、李四光、胡适、陈寅恪、薛暮桥、陈望道、欧阳予倩、林砺儒、曾作忠等一大批学术精英和文坛泰斗,奠定了人文社会学科的深厚传统和优势特色。目前,不论是文科学科门类、硕士点,还是文科重点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均位居广西高校第一。
2005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广西师范大学启动“人文强桂”建设工程,2005年至2007年3年投入建设经费1200万元;2009年,自治区政府又依托学校建设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每年投入建设经费1000万元,从2009年至2011年总计投入3000万元。“人文强桂”建设工程和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近年来,学校以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建设为载体,围绕打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高地、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基地两大核心目标,以科学研究工程与“人文强桂”社会服务行动工程的建设为工作重点,摸索出“团队+问题”的研究模式,学校特色研究团队中的桂学研究团队、广西文化软实力发展研究团队、旅游研究团队、泛北部湾研究团队、广西语言研究团队、中国-东盟法律制度研究团队等研究团队深入广西各地展开调研,与南宁、柳州、桂林等地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并开展了多个项目的合作,充分发挥了智库作用。
十年来,学校在基础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方面也多次实现突破。仅“十一五”期间,学校就新增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6项,实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单列项目教育学、艺术学项目以及后期资助项目零的突破。今年,广西师范大学获批新设中国语言文学、化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是学校继2007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后又取得的重大突破。2012年度,学校获得2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创学校年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的新纪录,立项数居广西各申报单位首位;学校胡大雷教授领衔的“桂学研究”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也是2012年度广西获得的唯一一项重点项目,实现了广西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基础研究类重大招标项目零的突破。学校也是2012年度广西唯一既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单位。
让“独秀乐群”精神成为师大学子的独特标记
记者:现在搞校庆往往成为高官校友、知名校友的“名利场”,传统校庆正遭受越来越多的质疑,作为一所底蕴深厚的大学,广西师大是怎样利用80周年校庆这个契机挖掘好学校的文化资源并把这些优秀传统传承好呢?
王枬:一个民族的崛起首先是精神的崛起,一个国家的强大首先是文化的强大,一所大学的兴盛亦是如此。我们举行80年校庆的系列活动尤其是文化活动,正是希望从厚重的校史中获得文化自信,从杰出的校友中获取人生启迪,从丰富的交流中提升学术品位,从师生的智慧中确立发展自觉。
如果说见证师大80年的辉煌成就是一种幸运,那么继承师大80年的光荣传统则是一种责任。我们通过一系列校庆文化活动,希望同学们传承我校的“独秀”精神。所谓“独秀精神”是一种独树一帜、卓尔不群、追求超越、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既是我校的价值取向,也是我校的精神内核。它将在全校师生员工的代代相传中接续下去,并成为印刻在每位师大学子身上的独特标记。
近年来,我们组织了每月一次面向学生的‘校长午餐会’;每月一期面向青年教师的‘名师下午茶’;启动师大文化、精神、校风、形象等大讨论;推进三校区的道路、楼宇命名工作;开展各学院院史研究及文化建设规划;围绕80周年校庆和文化建设年,启动我校‘十二五’文化建设规划工作。
我们还编写出版了“广西师范大学校史叙事研究丛书”,分《图映岁月——广西师范大学建设发展历史图片集》、《校长纪事——广西师范大学历任校长故事集》、《民国师范——民国时期广西师范大学》、《越南学子——广西师范大学越南校友访谈录》、《往事今说——广西师范大学离退休教师回忆录》、《英烈书生——广西师范大学英烈故事集》六册,以口述史的方式,系统记述了学校宏大发展历程里真实可感的历史脉络。也为师生学习和传承学校优良传统提供了优秀范本。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方针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
记者: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还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办学战略,请谈谈广西师大在“走出去”办学方面有哪些经验?
王枬:广西师范大学是一所开放型的现代大学,在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拓展留学生教育、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和推进汉语国际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与40个国家(地区)的200多所高等院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目前在校留学生人数达到1800多人,规模位列全国高校前列。
早在20世纪50年代,广西师范大学就开始为周边国家培养人才。从1951年至1975年期间,广西师范大学的“将军桥校区”、“王城校区”、“育才学校”、“尧山校区”都曾经分别是特科学校(即越南陆军学校)、中国语文专修学校(原越南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九二学校(即越南南方学生教育区的阮文贝学校、民族学校、武氏六学校和阮文追少年军校)的旧址,先后为越南培养了近万名优秀人才,原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庭欢等都曾在此学习、生活过。如今,广西师范大学成为越南人民最关注的中国大学之一,在越南享有良好声誉,也是国内招收越南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越南开办汉语专业的高校也几乎都有广西师大的毕业生。
学校利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广泛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在留学生教育方面形成了从短期进修、长期进修,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备培养体系。近十年来,共培养留学生1万余名,成为令人向往的留学宝地。
广西师范大学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2006年,学校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共建了一所孔子学院;2011年3月,学校与印尼玛琅国立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也已挂牌成立。目前,与越南河内大学建孔子学院的筹备工作已经进行到最后阶段。学校是全国首批8个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派出基地之一,自2005年以来共选派了500多名毕业生出国开展汉语教学工作。(广西师范大学宣传部张艺兵 赵晋凯对此文亦有贡献。)
中国经济网:王枬:让“独秀乐群”精神成为广西师大学子的独特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