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劲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广西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英国利物浦大学访问学者,兼任英国管理学会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广西大学生创业导师,广西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管理理论的教学与实践研究。先后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SCI期刊1篇,ISTP论文集1篇,CSSCI期刊30余篇,核心期刊40余篇。编著、主编、参编论著、教材8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和教改项目20余项、参与中德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际级、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和教改项目10余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广西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论语》有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周劲波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求学问道,他专心刻苦,博学多识;教书育人,他倾心尽力,传道解惑;钻研学问,他精益求精,学以致用;为人处世,他幽默风趣,平易近人。
在采访中,周劲波教授细数了自己的教学与治学经历,还有早年的求学生涯。张弛有致的陈述中,我们见识到一位好学乐教、可亲可敬的师者,领略到一位博采众长、睿智严谨的学者的卓然风采。卓越,在这里不仅是时间与辛勤打磨的结果,更是奋斗的激情与持久的信念淬琢而成的花朵。
志存高远 厚积薄发 漫漫求索路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无数有志青年怀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梦想走上了求学之路。
周劲波教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进了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踏上了艰苦的十年求学之路。少年的他对科学家怀有崇高的敬意,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一名科学家,为祖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感谢师大附中对我的培养,让我在中学时期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劲波教授在回忆起他的中学时代时这样说道。每天坚持读一本书,听半个小时的新闻广播,写一篇日记,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大学。所谓“著作等身”,而周劲波教授则是“日记等身”,这也为他以后在教学与科研方面有透彻见解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988年,周劲波教授通过努力顺利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实现了他儿时的梦想,攻读了微电子技术专业。在大学期间,面对理工科坚苦的学习生活,他首次对人生产生了困惑:“每天如此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为此,他给高中的40多位同学写信寻求答案,但都未能得到他想要的答案,而就在这时,他开始在哲学的世界探索人生的意义,他不满足于哲学家给出的“人生等于痛苦加无聊”的人生意义的启示,期望对人生的意义有更进一步的思考,这也最终促使他在考研时毅然选择了哲学。
1999年,研究生毕业后他来到了广西师范大学从事哲学教学工作。“哲学教导我们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念,而管理学则是教给我们如何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哲学与管理学这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他的目光再次转向了管理学。两年后,他考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成为一名管理学博士研究生。博士在读期间他潜心研究,四年中每年回家的时间不足一个月,阅读英文文献的数目高达四百多篇,遍读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和心理系资料室中所有相关的文献。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成功的花朵,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多层次创业团队决策模式及其绩效机制研究》在中国一流高校五名专家的双盲审核中获得“5A”的优异成绩,并送往浙江省参加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
“与其走走停停,不如一直在努力当中”是周教授寻梦路上始终坚持的信条,在这一信条的指引下,使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焚膏继晷 呕心沥血 悠悠经管情
“三更眠,五更起,吃饭不超三分钟”,这是周劲波教授工作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2005年经济管理学院创立之初,周教授到经管学院任教,随后担任工商管理系主任。那时学院刚刚起步,百业待兴,作为工商管理系的领军人物,他率领教师建立起完善的教学制度、培养方案,为学院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面对教学任务与学院工作的双重压力,他却从不畏惧,毫无退缩,坚守自己的岗位。这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不辞劳苦,兢兢业业,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中,有时甚至连家人都没有时间顾及。
“那时的我,午餐和晚餐基本上不超过三分钟的”, 当被问及当初的情形时,周教授这样描述,“如果家人知道我有课,基本上就准备豆腐和汤水之类的菜,这样我就能快速的解决吃饭问题”。
“一周7天,每天分为上午、中午和晚上三个时段,共计21个时段,我最忙的学期每周有19个时段在上课”。就是这样,每天起早贪黑,白天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夜深人静之时,又要捧起教材、著作,在昏黄的台灯下,用每天的子夜和凌晨这第四个、第五个时段来悉心备课和潜心研究。精简整洁的工作台旁,是他努力奋斗的身影。直至半夜两三点,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去休息。有时三更睡下,五更又起,为的是准备当天的课程。
在经济管理学院的这八年多里,他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自己的工作准则,尽心尽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推动了多项重要科研与教学项目的实施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周教授就像那支“蜡炬”,在没有燃尽自己之前就没有停下脚步的念头,他又会像一匹骏马,在教学之路上不畏艰辛与困苦,锲而不舍地前行。
传道解惑 知行合一 三尺讲台铸师魂
周劲波教授对古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独特的解读,并形成了他“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在访谈中,他多次提到学与思,知与行的关系。他指出,学习,是“学”与“习”相结合的过程,“学”是学会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习”并不是单纯的指温习或复习,而是实习和实践。只有把枯燥抽象的理论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去解决问题,那才是真的学会了,吃透了。在平时的课堂上,他坚持把理论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并且通过讲诉他自己的真实经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并理解相关理论。在教学中,他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去实践去探索,努力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周劲波教授始终坚守的教育信条,丰富的教学经验使他对“大学”有了独特的见解。“大学,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地方,更是创造知识的地方”, “大学不是大厦,不是大师,而是大家”,“大学是个集中化、综合化的概念,首先是人员的集中,其次是时间的集中”。他认为,不同的人聚集在这里,不同的经历背景,不同的思想交汇,才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创造出新的知识,这才是大学真正的意义所在。同时,他也常常告诫学生,“无论做什么事就要有做什么事的样子”,“本科你就要读出本科的样子,博士你就要读出博士的样子”。这就要求要做到时间的集中,要做什么事就要集中时间专心致志地去探索、去思考。大学,能同时将人员与时间共同集中起来,人员的集中,让我们的学习和思考有启发性,时间的集中让我们的学习和思考有系统性,这是人生难得的境遇,所以既然来到大学,就应珍惜这人生中最美的时光。
访学归来,倡导全新理念。2010年周教授再次进修,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白天参与大学的教学活动,晚上从事国际合作研究,一年的访学经历,让他对国外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差异,以及如何将国际前沿研究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回国后,他不仅带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有关国际创业的研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立项资助,更将前沿研究成果和西方教育的优点融入到教学中去,倡导中西结合、教研相长的双语教学模式。“上周老师的课,从不会感到疲倦”一位学生如此说到,“他的课风趣幽默,不时的互动,让我们更好地交流,仿佛对话一样,每次上课都感觉特别轻松并且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支粉笔育桃李,三尺讲台铸师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周劲波教授以其博学的才识,敬业的态度,高尚的师德,超凡的魅力,诠释了当代“灵魂工程师”的深远意义。
春风化雨 无声润物 乐撒甘霖育桃李
“与周老师交流就会发现他是真正的博学,对各种知识信手拈来,为人也特别亲切,我们都很敬爱他。”周劲波教授的一位学生这样描述道。博学多才,风趣幽默,见解精辟,这些看似无关的特质却在周教授的课堂上被巧妙地结合起来,引来无数学子的一致好评。
“因为,有你们”,这是学生问及他为何在不惑之年依旧对新鲜事物满怀激情、风趣看待时周教授的回答。“在三十岁以后,其实人生的大喜我都经历过了,按理来说我应该淡然了。那为什么我还会有惊喜呢?因为有你们,因为有你们这些层出不穷的新生代,你们对很多东西还有大喜大悲,当你们带着这些问题来找我们解答的时候,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因为你们的困惑再一次燃起。”周教授以他独特的思维角度解答了教师的魅力,学生是他将梦想与拼搏贡献给三尺讲台的动力。
在周教授亦师亦友的教学中,学生们开启了管理学世界的大门,激发了对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周教授将他的人格魅力和生活信念撒落在每个学生的心田,指引着他们不断前进。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周教授劝诫学生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自己人生的梦想,这样可以让人生更快乐、也更成功。“怎样做事情才能保证有效和成功呢?”“怎样才能让人生更快乐和幸福呢?”周教授用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理论来回答这个问题。“正如目标让管理更有效更成功一样,目标可以让人生更快乐更有意义,人生就像是一个内置了目标的导弹,这一内置的目标就是为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他人留下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无论是当代还是后世,无论是作品还是美名。每个人的一生应该也必然会朝着这一内置的目标前进”同时,周教授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他多年的努力诠释了这一信念,并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天道酬勤 精益求精 浇灌累累硕果
上天从来不会亏待任何一位朝着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者,不管在教学还是科研方面,周劲波教授苦心孤诣,排除万难,取得了不菲成就。
从教十几年来,周劲波在教育领域成绩斐然,2008年荣获广西师范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2009年荣获广西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评建创优工作先进奖”, 2012年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广西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入选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人选,2013年获广西师范大学“教学能手”称号,成为“广西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带头人”、“广西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
他还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心理学报》审稿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导师,广西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评审专家,广西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务。在英国访学期间,他还担任了英国管理学会会员和评审专家、英国利物浦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等职务。
周劲波教授从教的同时,在科研领域也硕果累累,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动态国际创业模式绩效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多层次创业团队决策模式绩效机制研究”,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中德创业成功因素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企业家成长机制和创业环境研究”等重要科研项目。
与此同时,周教授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Orient Academic Forum》,《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经济地理》,《经济纵横》,《科学管理研究》,《中国科技论坛》,《心理科学》,《科技进步与对策》,《经济体制改革》,《国际经贸探索》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On the study of decision mak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attribute of value,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Decision-making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Team and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国际社会资本与企业国际化特征关系研究》,《融合知识管理观点的新创企业国际化特征研究》,《论管理学在当代科学体系中的学科地位和意义》,《创业团队决策模式研究》,《关系网络视角下的国际创业研究》,《社会资本与知识创新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框架》,《西部地区农民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路径机制研究》,《知识转化角度下的集群国际化研究》,《基于关系网络视角的企业国际化成长机制研究》,《我国创业政策类型及作用机制研究》,《制度环境对国际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创业机会视角下的中国企业早期国际化研究》, 《国际创业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研究》,《西部国有老企业求生创新的两种模式》等80余篇,其中SSCI期刊1篇,ISTP论文集1篇,CSSCI期刊30余篇,核心期刊40余篇。
后记:“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周劲波教授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正是追随着最初的梦想,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止。不惑之年,他依然怀揣一份对未知事物的热忱。累累硕果,他还在不断地向新的人生高度迈进。青春年华,在辛勤汗水的洗礼中成长,年少的梦,在不懈的追求中永不凋零。
作 者:经济管理学院学生记者团 何璐璐 龚莲凤 杨烜 黄仁姝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周劲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