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靖:培养时代的领导者

时间:2018-10-19浏览:1080

  

朱克靖(1895-1947),原名宏夏,字竹懿(也作竹怡),号克靖,曾用名朱笃一。湖南省醴陵县人。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受党派遣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参加北伐战争。1926年当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1932年至1934年任教于广西师专。1940年任新四军联络部部长。1947年遭国民党暗杀。

 

1925年朱克靖从莫斯科东方大学留学回国后,被党组织派到广州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朱克靖告别亲人,踏上了北伐的征途,一路上朱克靖与士兵同甘共苦,注意行军纪律,提出“不拉伕、不封马、买东西照价付款”的口号,第三军所到的地方,群众都夹道欢迎。这年的十月,北伐军第二次攻打南昌,第三军负责夺取牛行车站,第三军七、八两师与敌激战三昼夜,伤亡过半,撤退时一些旧军官争先逃命,一时队伍纷乱不堪。朱克靖领导的政工人员挺身而出支援部队,才稳住阵脚,使得部队有秩序地退下来。

 

 

北伐军中部分政治工作人员在南昌的合影

前排右一为第三军副党代表李富春,右二为第三军党代表朱克靖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决心跟随蒋介石反共,朱克靖化装成货郎逃出南昌,辗转来到武汉。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反共,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南昌起义。在起义前夕,党组织派朱克靖秘密回到南昌,做第三军工作。8月1日,朱克靖和朱德率领第三军军官教导团的1000名官兵,投入了起义的洪流,朱克靖被任命为第九军党代表,朱德任该军副军长。起义部队南下失败后,朱克靖突出重围,后面便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南昌起义时的朱克靖。左起:朱德、叶挺、朱克靖、周恩来、刘伯承、贺龙

 

化名到广西师专

 

死里逃生的朱克靖只身潜入广州寻找党组织。但是当时广州一片白色恐怖,朱克靖不能久留,于1927年冬回到武汉,又匆匆去了北京,他在海淀中关村附近一边以种菜为生,一边在北大、清华的学生中间进行革命活动,后来只身到了天津,以打工、卖菜为生。

1931年的一天,朱克靖偶遇小学的同学罗征书,交谈中罗征书得知朱克靖的窘迫境况,很是同情。罗征书告诉朱克靖,他现在在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做庶务,校长是醴陵同乡杨东莼,他建议朱克靖去广西师专教书。

朱克靖和杨东莼是同乡同学,早就认识,自然会同意他去师专教书。杨东莼得知朱克靖的情况后,立即写信热情邀请他来广西师专共同工作,聘请他担任生活指导主任,即教务主任。朱克靖为了隐蔽自己的身份,便改名为朱笃一前来任教。笃一,恪守共产主义信念矢志不渝始终如一,这个化名鲜明地表明了朱克靖的心迹。

广西师专位于桂林南郊20公里的西林公园。师专是师范院校,不收取学费和饭钱,所以学生多是贫苦、朴实可爱的农家子女。朱克靖来桂第二年便让妻子萧仲之带着大儿子文泉,与北大教授汪泽楷的家属结伴来桂林。朱克靖一家和杨东莼同住在涵通楼,这是校园里最偏僻幽静的一个角落。

杨东莼爱唱京戏,时常唱几句《打渔杀家》、《四郎探母》。

我好比,南来雁,失群飞散;

我好比,潜水龙,困在沙滩。

想当年……

这些戏词一度增进了朱克靖和杨东莼之间的情感,曾经大革命时代的风云人物,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共产党员,惺惺相惜,互相慰藉,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失去斗志,而是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据师专校刊记载:1932年10月28日校务执委会,出席有杨东莼、朱克靖、龙兆佛、唐现之,推举唐现之、朱克靖二人起草健康委员会组织大纲和细则。1933年1月,广西师专在杨东莼和朱克靖两人的主持下,聘请了一些进步的教员,其中有些人也是因故失去组织关系的共产党员。当时师专的情况比较复杂,白崇禧亲自委派的军事教官对学校起着监控的作用。当时杨东莼提出“自由研究、集体生活”的校风。“自由研究”是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口号;“集体生活”,是朱克靖参照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的生活制度管理学生。

 

“要做时代的领导者”

 

在广西师专,朱克靖讲《世界大势》这门课,他撰写《战争乎,和平乎?》等文章发表在校刊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思想教育启迪学生,给师专带来了活力和新的风气。朱克靖在一次大会报告中说:“从前师范学校的学生,侧重于智力和技术的修养,忽略了科学精神的训练,所以对社会及国家问题不闻不问。可是现在师范学校的责任不单是要培养教育的人才,而且要造就改造社会及民族革命的领导者。所以我们还应努力获得科学的社会学理论,培养科学的革命精神,而这些都不是感情用事及麻木的人所能做到的……说明我们现在的师范教育,应该注意政治教育的简单理由,特别是要做时代的领导者,更不能忽略这一点。”

1932年末1933年初,朱克靖作了《国际形势的回顾与展望》的演讲,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国际形势问题,是一次主要的政治形势学术报告。他运用马列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让大家了解当前的社会现实和面临的任务,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浓厚兴趣,在师生中产生很大影响。许多接触过师专学生的人常有这么一种反映:他们谈话往往从国际形势谈起,再谈中国形势,列强入侵,中国往何处去?个人出路何在?师专学生这种比较注意和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能从整体利益出发看问题的思想形成,与朱克靖的教学和学生集体生活的锻炼、艰苦学习分不开。

广西师专废除考试,没有评分,却经历了考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政治理论认识大有提高,在报刊发表的文章也很多,话剧公演轰动一时,集体主义精神发扬光大。师专之名传扬开来。其他学校前来参观,对师专学生壁报的思想和文字水平,对浓厚的学习空气,自觉、愉快的集体生活,印象深刻。而其他学校琳琅满目的“厕所文学”,在师专却看不到一个字。

师专的学生思想进步很快,关心国家大事。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的《读书杂志》一连三期刊载“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引起学生兴趣。第一届学生刘敦安提议在朝会上进行集体讨论,得到朱克靖的赞赏,并向另一班推荐。在朱克靖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运用学到的农村经济知识对广西农村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这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研究热情,又提高了学生们对中国社会的认识。

 

从不妥协的斗士

 

有一次,文化名人、国家社会党的张君劢来师专讲演。这个留学日本、德国的学者,在讲演中宣传议会民主的理论。他没想到师专有朱克靖这样的一批进步学者。朱克靖为肃清国家社会党的理论影响,专门给学生做报告,从理论上批驳张君劢的言论。张君劢遂向白崇禧告状,说杨东莼包庇共产党,引起白崇禧对“朱笃一”的怀疑。

当时,白崇禧推行“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在高校严格实行军训,亲自委任军事教官,军训计划校长也无权过问,军事教官起着监督学校的作用。军训大队长吴良弼,作风蛮横粗暴,处处欺压学生,学生称他为“牛骨”。一次野外军训回来,学生想休息一下喝点水,吴良弼命令学生马上进饭堂,十分钟吃完饭。同学们气愤不平,和教官吵起来,造成“饭堂风波”。杨东莼处事谨慎,朱克靖则相当直率,不向军事教官妥协。朱克靖作为教务长,参照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的管理方法,规定每周日下午全校大扫除,所有师生必须参加。那时,朱克靖带领教师和学生一起,光脚挑水擦地,军事教官却不参加。朱克靖叫学生把军事教官请来,军事教官也消极抗拒。星期一早晨照例举行“总理纪念周会”,在会上朱克靖直率地当全体师生的面,批评了军事教官。吴良弼到白崇禧那里诉苦,白崇禧准其辞职离校,随即另派杨必声任军训大队长。杨必声是个有革命意识的军官,温文尔雅,没有军人的粗暴作风,他赞成杨东莼的办学主张,作风民主,体谅学生,深受学生欢迎。

 

“礼送出境”

 

那个时期的师专,有杨东莼、朱克靖、薛暮桥三个著名的共产党人,再加上其他进步教师,可以说把当时的师专办得很“红”,还开设有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论、政治经济学等马克思主义课程,学生自称师专是“小莫斯科”。所幸当时交通闭塞,邮差三天才来一次,虽然引起外界的一些议论,但是并没有很快引起当局的注意。

1933年10月,广西师专举行建校一周年校庆大会,邀请各界来宾出席。桂林专员田良骥是杨东莼和朱克靖的同乡同学,他也被邀参加。开会的前一天,杨东莼被白崇禧邀去南宁,庆祝会由教务主任朱克靖来主持。在会上朱克靖作了一个言词激烈的反蒋抗日讲话,桂林有些人纷纷议论。会上还准备了丰盛的糖果招待来宾,快结束的时候还剩下许多,朱克靖关心爱护学生,征求意见说:“给学生吃去吧。”朱克靖把糖果抛到台下,鼓动学生说:“抢呀,抢呀!大家不要空等,自己去抢,谁抢不到就是懦夫。”学生们欢笑着去抢糖果,整个会场的气氛十分欢乐,花生糖果一扫而光。然而,有人却向白崇禧告密说:“师专搞暴动演习。”白崇禧询问“朱笃一”的身材面貌,便怀疑他是朱克靖,后来又找到桂林专员田良骥询问。

1934年4月,教育厅厅长李任仁在桂林家中养病,杨东莼和朱克靖前去探望,不料正好碰到白崇禧也去探望,只得面见白崇禧。白崇禧责问朱克靖来桂林工作,为什么不向他“打个招呼”?杨东莼和朱克靖都向白崇禧道歉,朱克靖表示会离开广西。朱克靖来广西师专任教,杨东莼曾经报告过李任仁,取得他的同意,但是李任仁没有转告白崇禧。杨东莼不愿连累李任仁,自己便承担责任对白崇禧说:“朱克靖是我聘请来师专教书的,没有向李厅长和您报告,我很抱歉”。

 

 朱克靖《回忆与感谢——为新四军成立六周年纪念而作》

 

后来,白崇禧作出礼贤下士的样子,派吉普车接朱克靖,请他吃了一餐送行饭,送了1000大洋旅费。1934年朱克靖离开桂林后,于1937年底参加新四军,投入了抗战中。

 

 朱克靖在新四军

                                               

文献来源

[1]路璋.我所知道广西师专的一些情况:桂林文史资料第20辑 三十年代广西师专[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

[2]何砺锋.三十年代的广西师专综述:桂林文史资料第20辑 三十年代广西师专[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

[3]薛暮桥.关于广西师范专科学校的回忆(代序):桂林文史资料第20辑 三十年代广西师专[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