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 报以涌泉——记我校校友、著名作家程贤章

  • 2007/04/09 | 作者:校友总会秘书处 | 1135次浏览 | 分类:校友总会秘书处 |

程贤章简介

程贤章,1932年10月生,广东梅州市人,1953年毕业于广西大学(现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作家,原广东文学院院长,嘉应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出版长篇小说7部、短篇小说集2部、报告文学集2部和学术论文集1部,其中有2部长篇小说获奖,1部被誉为开客家文学先河的力作,他本人也被第14次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评为对客属文化有杰出贡献的人。

    在我校聘请的客座教授中,有一位叫“程贤章”的客家人。他既是我校毕业的校友,又是享有盛誉的作家。他虽然已经60多岁高龄,但对母校仍一往情深。他毅然捐资立项,为母校培养写作的人才,被誉为“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的人”。

    程贤章是广东梅州市人,1953年,他以调干生的身份从我校中文系毕业后,便开始在文化教育战线上耕耘。他当过学校的文化教员,也当过报刊的记者、编辑。1979年,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并被调到广东省文学院任院长。几十年来,他胸怀大志,矢志不移,坚持不懈地进行笔耕,共写作和出版了长篇小说7部、短篇小说集2部、报告文学集2部和学术论文集1部,其中有2部长篇小说分别荣获华东六省一市优秀文艺图书二等奖和广东省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有一部被誉为开客家文学先河的力作。北京、上海、广州等市曾召开过他的作品讨论会。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对他的作品也有过很高的评价。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他被列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程贤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饮水思源,丝毫也没有忘记母校对他的教育培养。他在我校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但他对母校老师的感情却刻骨铭心。毕业后,他曾多次想抽空回母校看看,以表自己的拳拳学子之心,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成行。1995年12月23日,他怀着42年未了的心愿,专程从广州坐飞机到桂林,寻访当年教过他的老师,特别是蓝少成、林志仪两位老师。桂林的山好、水好,人更好。校园的山亲、水亲,人更亲。当他看见蓝少成、林志仪两位老师精神矍铄、校园的旧貌已换新颜时,他激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他情不自禁地向那两位老师深深地鞠了个躬,还举起右手正儿八经地向他们敬了个礼,他像孩子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中文系的领导热情如火,专门为他开了一个欢迎会。在会上,他深情地对老师们说:“42年了,我总算圆了这个梦!回想起42年前我在中文系读书的情景,很多精彩的片断还在我的脑海里出现。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蓝少成、林志仪两位老师。老师那时还很年轻,才20多岁,才华横溢,上课也很认真。他上我们的创作课,对我特别关心。我每次把作文交给他,他都给我打5分。那时是实行苏联的5分制,5分即满分。同学们对此都很有意见,说老师有偏心,《红楼梦》尚且有不足,学生的作文哪能打满分?这实际上是‘感情分’,‘违反了辩证法’。老师听后,只好作些修改,把‘5’字改为‘4’字,但在旁边却添了个‘+’号,同学们仍有意见,说4分就是4分,4+不等于5分了?说实话,老师是在鼓励我。我的作家梦就是在他的鼓励下萌发出来的。那时林志仪老师上我们的现代文学课。他既教书又育人,我在课堂上有一点思想情绪他都看出来,下课后马上找我谈心……”他说着说着,声音有点哽咽起来,“我想到自己之所以有今天,完全与母校老师的教育培养分不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报不了也要尽力而为啊!”当他听说现在中文系的学生写作热情很高,很需要他帮助指点时,他当即表示:要开展文学创作的评奖活动,奖金由他来支付,具体委托中文系来操作。1996年12月25日他又专程来到桂林,举行了隆重的文学创作的颁奖仪式,给获奖的同学颁发了奖金。他回广州后,又寄来了5万元,设立了奖励基金,准备每年都进行一次评奖。这以后,中文系的同学在他的热情鼓励和支持下写作的劲头更足了,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也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