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英明:教研相长的教学名师

  • 2017/03/07 | 作者: | 2228次浏览 | 分类:校友总会秘书处 |

人物档案:
        潘英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副院长,首届诚华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校第三届教学能手。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以及广西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业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广西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第四届全区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优秀奖等。


       潘英明教授在校担任化学(独秀人才试验班)班主任、担任区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负责人,先后指导了多位年轻教师现已成为学院教学的骨干力量;主持多项国家级、区级科研项目。


        探索教育方法   推动实践创新
        十年磨一剑,十五年的高校教学经历让潘英明教授深刻地认识到:在理论课教学中,要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有机化学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中,从方案的制定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研究报告他都积极参与并亲自动手带头实践。在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方面采用“三段五步”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实验设计、实验探究与实验创新能力。


        激发教育潜能   助力学生驰骋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通过更新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潘英明教授在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主持地方性师范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让更多的本科学生参与学科研究和创新,例如指导2011级本科生颜志明同学进行化学创新研究,目前该生以第一作者身份获授权专利1项、在《化学教育》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在国际最顶级有机专业杂志Organic Letters (影响因子6.732)发表SCI论文1篇,获第一届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展示会“优秀论文奖”,并代表广西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实现了我校学生在该“大创”项目上零的突破,现已被免试保送到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目前已有多名同学在潘英明教授的指导下取得优异成绩,其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尊师重道,敬业乐群”是师大人秉承的信念。一篇篇学术论文的发表,一节节课堂的讲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同学们对潘英明教授的评教分数均在九十分以上,师生间相处得十分融洽。


        科研反哺教学  产学研协同发展
        潘英明教授注重科研能力,主持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希望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目前已将自己的部分研究成果如:马来海松酸酐的制备、抗氧化剂BHT的制备、青蒿素的提取、用脱氢松香酸拆分外消旋苯甘氨醇等转化为了实验教学内容,并编入了《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在培养本科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希望通过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把课程学习、科研师资、实践创新等融为一炉,直接带动本科生科研水平的提高,使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潘英明教授为美国化学会免费会员,国际杂志Int. J. Green Pharm.编委,2015年RSC高引学者,发表SCI论文80余篇,SCI期刊他引频次1328次,指导本科生发表了17篇SCI论文和9篇中文论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2项授权)。参编英文学术专著3部。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多次做邀请报告。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973前期1项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多项成果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开发的松香手性产品在广西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得到应用与推广,近三年新增产值1.2亿元,出口创汇729万美元,带动了近2万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潘教授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十分突出,他还积极探索和研究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用科研反哺科学,产学研齐头并进。


        秉持着认真负责,关爱学生的态度,潘教授积极探索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与策略,推动实践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孜孜不倦地进行学术和教学研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他教书育人,孕育桃李,用丰富的专业知识,独特的方向性指导思想,以及教学相长的教学风格深刻地影响着学生们,尽显名师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