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潮:指导组建“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

  • 2018/10/19 | 作者:姜业雨 | 1464次浏览 | 分类:校友总会秘书处 |

 1900-1946),原名杨廉政、杨九寰,笔名羊枣。湖北沔阳人。军事政治评论家。192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工作。1933年加入“左联”,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9月至1936年6月任教于广西师专。曾任塔斯社上海分社电讯翻译,美国新闻处东南分处顾问。主编《星岛日报》《大刚报》《民主报》,创办进步刊物《国际时事研究》。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暗害于杭州。

 

杨潮以笔名羊枣闻名,是活跃在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闻战线上的著名新闻记者、军事评论家和翻译家。在杨潮短暂且光荣的生命旅程之中,他的身影也曾活跃在三十年代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园里,虽然他在师专的时间仅不到一年,但期却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与众不同的英语教材

 

1935年,当时的进步学者陈此生任广西师专教务主任,他为学校聘请了一大批进步的教授,后经陈望道推荐,陈此生也对杨潮发出邀请。杨潮考虑到能到广西开辟工作,便辞去了上海铁路局的职务,和夏征农一同南下来到广西师专,担任“科学概论”和“英语”等课程的教学。

杨潮授课时极具个人风格,他举止文雅,表达流利,逻辑性也很强,他擅用通俗易懂的词语解释新术语,并喜欢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习充满了趣味性,这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另外,他还特别注重教学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在上科学概论时,他摈弃了原本落后的课本内容,而是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为基础,并结合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教学,材料丰富并极具说服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视野,也提高了学生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的能力。他的英语教材也是与众不同的,他不仅从英、美进步书刊上选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文章作教材,还从英文版的马列主义文献中选择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来当讲义。杨潮在编写教材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创新与细心,得到很多同学的喜爱,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日常中的他,性格谦虚开朗,并不以教授身份自居,与学生关系融洽,除课堂教学外,课余时间学生也很喜欢与他谈论学术。据杨潮的学生温致义回忆,当时温致义就经常跑到杨潮的住处向他请教,在得知温致义对翻译感兴趣后,杨潮对其进行翻译方法的指点,还推荐列宁最爱读的小说和英文版《苏联文学》中的反法西斯小说给他翻译,后来温致义的译作能发表在《民国日报》(南宁版)副刊和桂林《逸史》半月刊上,是离不开杨潮的热情鼓励和耐心指导的。

 

倡导组建“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

 

当时的广西师专位于桂林城南郊的西林公园,山水萦绕,相思江在校园里蜿蜒流淌。学生经过相思江时,经常能看见杨潮拿着一根伸缩钓竿,坐在岸边的桂花树下钓鱼,看起来悠闲自在。但事实并非如此,杨潮不过是以这样的姿态来掩饰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在师专任教期间,杨潮就一直在潜心研究国内外形势和时事新闻写作。作为左联作家、共产党员的杨潮,虽然当时组织关系没有转来,但他却能自觉运用自己的渊博学识积极为党进行抗日文化教育活动。其中,倡导学生秘密组建“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便是影响深远事件。在建盟之前,杨潮就已经把翻译完成的共产国际七大文件、季米特洛夫所作的《建立全世界反对德国法西斯的统一战线》的报告,以及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八一宣言》和“六大”的十大政纲等文件,给进步学生秘密传阅、学习,使学生们能及时将眼前的具体斗争同国际工人阶级反法西斯斗争联系起来,这一活动在学生之间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鼓动作用。

1935年冬,广西师专进步学生由于经多方努力仍未找到共产党组织,又因校长积极支持托派活动,使他们深感有必要组建一个核心组织来领导同学们。于是,学生陶保桓等人便找到杨潮。他们经过反复研究,根据国内外形势,决定建立“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组织,由杨潮起草“同盟”纲领,主要内容是:在国际上,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德国法西斯。拥护苏联,在国内,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主张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在杨潮的指导下,陶保桓出面找到各班进步学生骨干商议。他们均赞成建立“同盟”。继而,这些骨干以教学班为单位,吸收盟员成立小组。由陶保桓指定各班领导人,负责领导该班盟员工作,开展活动。“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除了在广西师专内部组织进步学生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外,还在桂林高中、桂林初中(即三中)、桂林女中领导和参与了青年学生的抗日救亡活动和反托斗争。

“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的建立,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其中的一些学生,后来有的成为中共广西地方组织的重要干部,有的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在由著名经济学家、当年广西师专教授薛暮桥题写书名的《三十年代广西师专》一书中,就有好几位学生详细地忆述了杨潮老师当年在广西师专建立“同盟”时的光辉业绩。

 

新文艺的活跃分子

 

在广西师专任教期间,杨潮不仅在教学和政治活动上十分活跃,而且还积极参与师专进步的文艺活动。桂林在当时是有名的文化城,也是新闻、出版、文艺等各项文化工作开展得很活跃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广西师专部分师生在陈望道的倡议和支持下创办了《月牙》校刊。《月牙》是由进步教师主办的综合性半月刊,其思想进步、内容充实,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为抗日救亡运动指明了方向,很受学生欢迎。杨潮作为教师编委之一,他不仅担负审稿、改稿工作,有些文章是需要整段删除或是整段增补的,为之他付出了大量心血。

除此之外,他还亲自撰写文章,尤其是抗战方面的评论。1936年,继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2月,杨潮以笔名羊枣在《月牙》第5期上发表了《现阶段学生运动的检讨》是对一二九运动的冷静观察和负责任的评析论说20世纪30年代的学生运动,背景复杂,社会分裂,面对乱象纷,需要明晰透彻地评点总结、提供方向,杨潮指出学生运动应以工农大众为“主力后盾”,并“从这主力方面接受正确领导”。1936年3月,杨潮又以笔名易卓在《月牙》6、7合刊上发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一文他以高度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犀利的文笔,作出精辟的论述,指名抨击蒋介石法西斯政府的内战卖国政策,主张停止一切内战,成立各抗日力量联合的国防政府,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杨潮以其对党的赤诚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地传达了共产国际和我党的声音,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投身话剧演出

 

由于杨潮在频繁的教学和社会活动中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和热情,学生们都把他当成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据学生们对他的回忆,杨潮确实极具个人魅力,他留给学生的印象,是一个仪表堂堂,风度潇洒之人,和他的夫人一样,在日常生活中都很注重个人生活品味。学生们常常能在课余时间看见他漫步在校园,总穿一身笔挺的西装,皮鞋也擦得干干净净,长方脸,鼻梁架着一副眼镜,神情专注沉着。有时,学生们散步过相思江上的虹桥,经过杨潮的住所虹桥院,也常会看到他和夫人在翩翩起舞。

1935年冬,在教务主任陈此生的支持下,广西师专剧团成立,陈望道任团长,杨潮成为三人领导小组的一员,另一位是夏征农。杨潮性格积极开朗,除了给学生授课之外,还充满热情地参与到师专的话剧排练及演出活动中去。1936年5月,由著名戏剧家沈西苓导演的俄国果戈里的多幕讽刺剧《钦差大臣》举行公演,主要角色都由老师登台扮演,杨潮粉墨登场,在《钦差大臣》一剧中饰演主角假巡按,他表演很出色,把“巡按”的狡黠气质演绎得恰到好处。公演后,导演沈西苓离校返回上海,杨潮接任导演,继续带领师生积极排练,他做导演既严肃认真,又机灵活跃,深受学生演员的喜爱。

 

果戈里《钦差大臣》(当时译作 歌郭里《巡按》),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6年暑期,轰动一时的以“北上抗日”为号召的广西“六一运动”,以桂系与蒋介石的妥协宣告结束。政治气氛一变,杨潮便离桂返沪。这时候“左联”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宣告解散。杨潮就利用外语的优势,奉命来到塔斯社上海分社工作,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也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国际时事动态独特的观点,成为杰出的国际专家和军事评论家。也正是在这个岗位上,正当壮年的杨潮的生命画上了句号1945年7月,杨潮在福建战时省会永安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半年后被虐死狱中,时年45岁。

 

 

杨潮生前照片

在杨潮短暂的一生中,他留下了四百多万字的译著、评论等各类作品,极具研究价值。“新闻巨子,国际专家,落落长才惊海宇;缧绁蒙冤,囹圄殒命,重重惨痛绝人寰。”这是1946年5月19日,由郭沫若在上海主持召开杨潮追悼会时,陆定一送的挽联。它表达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对杨潮的高度评价和无限哀思,也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虐杀杨潮的血腥罪行。

著名作家夏衍曾这样评价杨潮的一生:“热情有余的许多青年文艺工作者里面,他的存在是特殊的,他有广博的学识,丰富的人生经验,有主张,有脾气,肯做事也能做事,他有强烈的正义感和不计成败的斗争精神”,“他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效率是可怕的,说做就做,做不通的时候一个人想,从书里去解决,最后是找了人吵架和争论……”夏衍形象地描述了杨潮的个性后,得出的结论是:在我们短短十几年的交往中,这样丰富,这样热情,这样有强烈个性,而仍旧能够孜孜兀兀地在实践中求真理的朋友,实在并不多。

 

 

杨潮(笔名羊枣)著《欧洲纵横谈》,1946年世界知识社出版

 

夏衍的评价是中肯的,而我们也可以通过夏衍对杨潮的评价,隔着悠长曲折的岁月,让我们见识到一个全面的、甚至在学生眼中带着一丝可爱但更可敬的杨潮。                                                     

 

文献来源

[1]杨朝汉.杨潮生平事略[J].新闻研究资料,1980(6).

[2]何砺锋.怀念杨潮老师:广西师范大学校友诗文选[C].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1992.

[3]王枬、黄伟林.民国师范——民国时期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故事集[C].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12.

[4]杨江.我所了解的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桂林文史资料第20辑 三十年代广西师专[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

[5]林志仪.忆广西师专剧团的话剧公演:桂林文史资料第20辑 三十年代广西师专[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

[6]温致义.杨潮:桂林文史资料第42辑 抗战时期文化名人在桂林[C].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7]温致义、何砺锋.杨潮在广西师专及其遇害前后:桂林抗战文化研究文集(5)[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